新闻中心
【48812】承德岔沟乡干部下村自带小饭盒 不吃款待饭
时间: 2024-08-11 15:36:02 | 作者: 厨具知识
长期以来,乡干部习惯了到村里吃“款待饭”,村里给吃穷了、吃怕了,推杯换盏中干群间隔拉大了。河北承德县岔沟乡给干部配了饭盒,下乡公干要带饭。饭盒虽小,带来的改动却耐人寻味。
驱车从承德县城动身,在山间公路波动七八十公里,来到岔沟乡老豆房村村部,适逢该乡司法助理楚树立和计算助理李秀明在此处理民调事宜。时近正午,未见村里“款待”吃饭,他们从挎包里拿出同款式的饭盒,到村部前小卖部热了热,津津乐道吃了起来。20分钟,二人吃完饭,又忙不迭干起作业。
“放在曩昔,传闻干部下乡心就扑腾。”老豆房村支部书记梁栋说,主要是为管饭――管吧,村里真实敷衍不起,不论吧,还到乡里就事不?
村官犯难,乡民恶感。直到2004年,岔沟乡党委立下一个“新规则”……
岔沟乡,距县城约55公里,14个行政村散落在大大小小沟岔。2003年全乡财务收入仅25万元,在全县排倒数第四。在这里,“款待饭”不是小事。
乡民让“款待饭”给吃怕了。在房身沟村,一传闻乡干部来查看作业,乡民们表态:来能够,饭不论!一顿饭下来,加上酒,得五六十元,村里补5元钱,仍是搭的多!在白庙子村,遇上乡干部下村,村委会主任王广学只好和村支部书记乔振峰轮番“做东”。时刻长了,王广学老伴于桂云抱怨:“劳累不说,每年光款待费就得搭进千八百!”乔振峰的老伴,一传闻“乡里来人”就找托言回娘家。
“老规则”谁敢去破?村干部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乡民开的小卖部赊烟、酒、豆腐。拿着赊来的东西,王广学心里就不是味道。打上世纪90年代起,白庙子村为款待乡干部,村部已欠了乡民张富的小卖部8000多块钱。
2004年,时任岔沟乡党委书记的唐民在查看各村财务开销时发现,14个村每年款待费高达6万多元。没钱管饭,有的村只好给小卖部“打白条”。有一个村为款待某项查看,光豆腐就吃了350多公斤。
老百姓编了顺口溜:夹着小包抽着烟,东看看来西转转,评头论足说一番,拉着架子等吃饭。
这些年,制止大吃大喝的文件发过多少,没人数得过来。
“作为党的干部,连自己的‘嘴’都管不住,怎能表现先进性?”唐民在不同场合屡次对乡干部说。
2004年7月28日,岔沟乡党委、政府举办全乡干部大会。会上,唐民郑重宣布:“打今儿起,撤销村组的款待费,干部下乡要自己带饭,不得连累村里,自个的嘴自个管起来!”
乡党委、政府当场发布“约法三章”――村组不得以任何方式出账核销乡干部下乡款待费;乡干部到距乡较近的村都要回乡就餐,距乡较远的村或时刻不允许回来,一概从机关收取饭盒,带饭下乡。遇到县直部分下乡就事,乡里都要求回乡伙房就餐。不得在亲朋家中用餐;村、组为展开企业及公益事业,确需款待客商时,必须经大众代表赞同。
规则是有了,怎么抓执行?会后,岔沟乡政府使了个“招”:拿出3000多元,为悉数46名干部每人置办了一个既能装饭又能装菜的保温饭盒,以及一个携带方便的背兜。
乡纪委、乡农经站每年还要查看各村的款待费使用情况,如发现违规,则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和罚款,乡党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担任监督。
一旦乡干部犯完事,又该怎么样处理?岔沟乡党委、政府以白纸黑字写得理解:对违反规则的乡干部,第一次下乡私自用餐的,由乡领导找自己说话,第2次通报批评,第三次给予党政纪处置,凡承受款待的都要退回用餐费用。此外,还要实施领导责任追究制,对当事人和站所担任人及主管领导每人处20元罚款。
副乡长成了“出头鸟”,被诫勉谈线月的一天,白庙子村部的电话响了――乡干部明日到村查看合作医疗。王广学硬着头皮来到乡民张富的小卖部赊货。
第二天上午不到9点,正在村部忙活的王广学听见摩托车响,顺窗户一看,乡武装部长和司法所长已进院,每人还背个挎包。
正午了,王广学“按常规”款待吃饭。“老王,乡里规则干部下村自带饭盒,不能再吃村里饭了。”武装部长和司法所长各自从兜里掏出一个蓝粉两色的保温饭盒,放到村部作业桌上就吃了起来。
此事很快传遍岔沟乡的沟沟峁峁。干部不再吃派饭,功德一件,但乡民不以为然:“谁知能管多久!”
大众的反响,很快传到岔沟乡领导的耳朵里,引起沉思――“准则家喻户晓,才干发挥约束力。”
白庙子村79岁的老党员于清廷一开始说啥不信,“乡干部都吃惯嘴了,保准就几天新鲜劲,过了这阵子该吃还吃、该喝照样喝!”随后一两个月,乡干部一来,于清廷就上村部散步,一连盯了五六次,“嘿,动线;最让人信服的是另一桩事。一次,一副乡长到村里就事,正午办完事遇到亲属,被拽到家里吃个饭。这位副乡长去了,还喝了酒。虽说是悄悄的,仍是被乡民看见,反映到乡纪委。乡纪委调查核实后报给乡党委、政府,经研讨共同决议“按准则办”。这位副乡长被诫勉说话,退回了款待费,当事人、分管领导每人上缴财务20元罚款。
不蹭吃蹭喝,形象变了,作业也好展开了一个不起眼的“小饭盒”,一个“细节”的改动,给岔沟乡带来的改动耐人寻味。
“曾经乡干部到村里公干,走过场的多,能深化的少;耍嘴皮子的多,办实事的少。还有的乡干部,借款待之机还要拿一点,老百姓恶感得很。”岔沟乡组宣部长、统战部善于希振说,现在是乡干部带饭盒下到村里,干群关系拉近了,作业也好展开了。
岔沟村村委会主任张生说,这两年安排整理大街废物、抗旱浇地、出义务工,干部一款待,乡民都特活跃。退耕还林买树苗的钱都是大伙自己掏的。
3年多来,除个别村因招商引资经乡民代表赞同有少量款待费,大都村款待费都为“零”,村级节约开支近20万元。这些钱,或用来展开生产,或用来修补路途、架桥,而前几年,村级花在这方面的钱简直为零。
有了“小饭盒”,乡干部不在村里吃款待饭,没了推杯换盏,作业效率高了。在双庙村当了5年村委会主任的任宏喜对此领会颇深:“曩昔,乡干部下乡是上午半响,正午吃吃饭、喝喝酒,下午两三点才往回走。现在,上午8点就动身,上午半响完结作业的,正午回乡伙房吃饭,完不成的,带小饭盒下村。”
“小饭盒”管住了干部的“嘴”,促进了干部的风格改变,我们把精力会集用在为大众办实事上。
2006年头,岔沟乡举办村委会换届选举,除7名村干部因年纪偏大落选外,其他20名原脱产村干部悉数连选连任。2005年,岔沟乡只要1个生态村,2006年添加3个,2007年到达5个。在肉鸡规划养殖项目建设中,乡、村干部为养鸡户处理鸡舍、打井、铺路、拉电等困难,现在全乡展开养鸡户200多户,仅此一年可增收400多万元。